- 韦敏;段红卫;黄素贞;苏津津;高建;田佳树;李巨峰;吴皖燕;
聚变能资源丰富、清洁安全,是世界公认的人类未来终极能源,各发达国家正加速推进聚变能商业化的应用进程。聚变能实验装置是可控核聚变从科学研究向工程转化的重要环节,为未来聚变堆提供集成实验验证平台。本文基于聚变实验装置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核质量保证要求在聚变实验装置建造过程中的适用性,并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要求为基础,引入和借鉴核质量保证要求及其管理工具和方法,探索构建适用于聚变实验装置建设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未来聚变工程堆和商业堆的建造质量保证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2024年06期 v.23;No.101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2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李瑶;潘登;化新超;黄鹏;叶刘锁;
为了分析VVER机组功率或控制棒棒位变化过程引起的氙振荡趋势并进行针对性控制,本文基于田湾核电站4号机组第4循环实际情况,通过KASKAD程序包计算了工作棒组在不同位置下的堆芯稳态轴向功率分布,计算了单束控制棒动作时的径向功率分布,分析了反应堆功率变化时氙导致的反应性引入随时间的变化,通过调整工作棒组初始位置和最终位置的取值尽可能地降低功率变化带来的氙振荡对反应性的影响,给出了功率调节前后工作棒组的建议棒位,为机组运行人员提供参考。
2024年06期 v.23;No.101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王冠;王荣东;韩新梅;
钠冷快堆广泛应用背景下,液态钠作为一回路冷却剂和二回路载热剂,由于其性质活泼,严重事故下暴露在空气中会产生大量有毒的钠气溶胶,研究钠气溶胶在严重事故下的迁移行为对于减少事故下钠气溶胶的危害意义重大。本文对不同严重事故下钠气溶胶的产生速率、滞留因子、泄漏、扩散、沉降等迁移行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类总结,介绍了国内外对于上述钠气溶胶迁移行为的试验研究和模拟分析,并为后续对于钠气溶胶迁移行为的研究提出建议。
2024年06期 v.23;No.101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陈秋炀;那福利;刘芳;高拥军;
本文采用法国的SCIENCE程序包对COSINE燃料组件分析程序cos LATC开展独立验证。采用COSINE组件计算程序cosLATC和SCIENCE程序包APOLLO2-F程序建立CPR1000机组典型的AFA3G燃料组件模型,对计算得到的燃料组件吸收截面、裂变产额截面和核子密度进行对比分析,并计算出偏差,分析认为影响COSINE组件计算程序cos LATC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核素库、链式反应、组件内部的杂质等。该方法对国产自主化软件的独立验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24年06期 v.23;No.101 6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卢志威;廖业宏;
对于采用SiC复合包壳的燃料棒,芯块在包壳内容易偏心,这样会导致燃料棒周向非均匀传热及温度分布,进而产生包壳周向非均匀的热膨胀以及辐照肿胀,最终导致燃料棒弯曲。本文针对上述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芯块偏心会导致SiC包壳在芯块-包壳接触侧的温度高于芯块-包壳分离侧,产生较为显著的周向温度分布不均匀性;在无格架夹持的自由状态下,寿期初SiC包壳向芯块-包壳分离侧弯曲,随着SiC辐照肿胀量的逐渐积累,寿期末向芯块-包壳接触侧弯曲;格架夹持会使SiC包壳的弯曲量显著降低;格架夹持基本不会对SiC包壳的环向应力产生影响,但会使分离侧SiC包壳各层的轴向应力减小,同时使接触侧SiC包壳各层的轴向应力增大。
2024年06期 v.23;No.101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彭丽君;刘焱;平秀坤;陶扬;刘定维;张金帆;
[目的]探讨环境γ辐射剂量率的三种监测方法的可比性和替代性,分析三种方法的不同应用需求;[方法]选取深圳市辖区14个监测点位作为研究对象,以2023年7—12月作为监测时段,使用自动连续监测、累积剂量监测和即时测量三种方法对环境γ辐射剂量率进行监测,并通过En值比对的方式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验证;[结果]该三种方法的监测结果两两进行比对,自动连续监测与累积剂量监测的比对结果差异性相对最小,自动连续监测与即时测量的比对结果差异性相对最大;[结论]自动连续监测与累积剂量监测具备较好的可比性和替代性;即时测量因其监测方法和仪器的特点,在辐射环境质量定点监测方面存在局限性,更适用于大区域网格化的城市辐射环境质量调查。
2024年06期 v.23;No.101 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5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张春超;陶龙龙;夏冬琴;王飞鹏;雍诺;李洋;吴洁;戈道川;
目前,缺乏针对反应堆紧急停堆系统共因失效、人机交互以及设备可维修特性的可靠性耦合建模分析。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耦合动态故障树(DFT)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的可靠性综合评估方法。首先,利用DFT对系统存在的共因失效与人机交互现象进行融合建模;其次,为表征事件之间存在的时间依赖关系,考虑设备的可维修性,构建系统失效DBN模型;最后,通过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以验证本文所提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系统在有无维修下的可靠度分别为0.9996和0.9979,最有可能失效的路径有4个,设备间通信故障、人机交互中锁孔效应问题为系统的薄弱环节。本文研究工作可为紧急停堆系统及具有相似特征的可维修系统的安全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6期 v.23;No.101 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少恒;常博;陶应龙;郝丽娟;李亚洲;王芳;甘佺;凤麟核团队;
研究基于可控中子源的地层密度测井方法,该方法已成为核测井的一种发展趋势。受地层环境的影响,氘氚中子源产生的次生伽马源是一个与快中子输运过程相关的动态分布,仅采用伽马探测器计数的密度方法精度较差。为提高地层密度测量的精确性,通过引入热中子计数比与快中子减速长度的映射关系,建立了一种基于近、远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计数比与近、远热中子计数比的可控中子源密度测井方法。首先采用理想岩层环境模型验证了本文方法中的非弹性散射伽马射线计数比和热中子计数比与密度的响应关系符合快中子在地层中的输运规律,同时验证了该方法在不同岩性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密度为1.7~2.8 g/cm~3的范围内偏差小于0.025g/cm~3。进一步,基于TopMC/SuperMC建立四探测器中子密度测井仪器与标准井模型开展了本文方法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岩性和密度条件下本文方法计算得到的计算密度与真实密度的相对误差都小于2.5%,初步验证了本文方法拥有较好的精确度,且对地层岩性敏感性较低。
2024年06期 v.23;No.101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赵欢欢;杨阳;曹龙生;钮云龙;
为检验和提高浙江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准确可靠,2022年9月在宁波市东钱湖开展全省环境γ辐射剂量率测量和宇宙射线响应比对,共有22家成员单位的37台仪器参与了5个监测点位的比对测量。其中,宇宙射线响应测试创新采用水面浮动码头平台,监测结果统一为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通过Z比分数方法进行评价。采用Z比分数得出仪器在5个监测点位均取得满意结果,从综合Z-值来看,37台仪器中有35台仪器测量结果为满意。高气压电离的稳定性和能量响应较好,塑料闪烁体的离散性较大,同类型的仪器响应值一致性较好。
2024年06期 v.23;No.101 101-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