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雨星;杨子辉;李煜辰;王箫箫;袁振豪;郁杰;
在核设施突发事故中,快速准确地预测事故核素扩散分布能为核应急响应提供有力支持。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修正拉格朗日粒子扩散模型的核素扩散与辐射剂量评估方法,通过引入反射系数和干沉积修正速率,结合真实地形数据与历史气象数据,计算得到扩散后核素浓度分布和地面沉积分布,结合剂量转换因子,快速计算各年龄段公众与工作人员所受到的内、外辐射剂量。基于该方法自主研发了核素扩散及剂量评估软件系统,实现了地形气象数据预处理、核素扩散模拟、内外辐射剂量计算及结果可视化功能,并针对铅基堆双层容器破口设计基准事故场景进行了模拟验证。该方法可支撑人员辐射防护及制定核应急预案。
2025年04期 v.24;No.105 5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3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单家浩;张晋雷;王庶光;唐济林;李东阳;田瑞峰;谭思超;
为探究海洋条件下堆芯补水箱(CMT)模拟体内冷却剂在安注过程中的热分层特性,本文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将摇摆运动引起的惯性加速度转变为动量源项,采用CFD方法模拟自然循环模式下CMT内热分层的动态演变。通过与对应的试验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靠性。研究表明:在静止工况下,CMT热分层演化经过混合主导、温跃层发育、温跃层完全发育三个阶段;而在摇摆工况下,热分层结构受到破坏,冷热流体的混合程度提高,温跃层显著变厚。随着摇摆角加大、周期变小,混合效应增强,温跃层变厚的趋势也加强。所得结论可为海上浮动核反应堆非能动安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24;No.105 63-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罗筑华;程柯欣;李鹏程;王烨;
为了有效缓解核电厂操纵员的工作压力,并减少由人因失误引发的安全事故。本研究基于认知交互理论和S-O-R人因失误理论,引入工作倦怠作为中介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核电厂操纵员工作压力、工作倦怠和人因失误三者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同时采用Bootstrap法对中介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工作压力对工作倦怠和人因失误具有直接正向影响;工作倦怠与感知失误和决策失误存在正向相关性,而对执行失误的影响不显著;工作倦怠是工作压力影响人因失误的部分中介变量。研究结果为核电厂的安全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阐释和实践参考。
2025年04期 v.24;No.105 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5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钱明远;刘宇生;王亮;邱晓俊;张戈;许超;曹景勋;
为优化某整体效应试验台架用压力容器堆内构件的结构设计,服务于后续的整体效应试验,针对压力容器模拟体内复杂的流动过程,采用CFD数值方法对其内部流场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对压力容器模拟体进行三维建模和网格划分,选用SST k-ω湍流模型重点研究了冷却剂在反应堆内部的流动特性、流量分配情况。模拟结果表明,旁流份额约为7.46%,其内部的流场分布存在不均匀性,下腔室和堆芯区域涡流现象较为显著。堆芯入口处流量分配不均,堆芯下支撑板边缘区域流速较高,中心区域流速较低。通过调节堆芯下支撑板流水孔孔径,可以较好地改进优化压力容器内流场。
2025年04期 v.24;No.105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1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李富海;田朝晖;林根仙;孙云;刘灿帅;方军;
压水堆核电厂沉积源项在线监测是指通过多套在线监测设备在多点位开展管外无损就地γ谱在线监测,国内外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在线监测设备数量有限,需要确定在线监测的具体点位。本研究首先参考法国、美国和中国的源项调查经验,研究了重点关注点位为RCP各环路的管道以及RRA、RCV重要设备的上下游管道;然后通过剂量率贡献和管道内壁沉积活度占比分析,确定了压水堆最主要的沉积源项核素是Co-60和Co-58;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压水堆沉积源项在线监测布点位置的方法,建议在满足在线监测装置安装要求的前提下,优先监测Co-60与Co-58沉积量最多的点位。本研究为压水堆机组开展沉积源项在线监测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2025年04期 v.24;No.105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