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

  • 核电厂换料大修控制点检查实践

    刘建;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区监督站组织对核电厂正常换料大修的监督检查和控制点释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通过严格地监督检查,有力地促进了核电机组的长期稳定安全运行,可供其他地区监督站学习借鉴。

    2024年05期 v.23;No.10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与研究

    刘燕芳;李楠;华磊;

    本文从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的意义和质量管理的具体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数字化赋能对质量管理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包括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优化质量管理流程、增强质量数据分析能力、实现质量预测和预警等方面。同时,本文还介绍了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数字化赋能质量管理的挑战。

    2024年05期 v.23;No.100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1 ]
  • 西北地区涉核企业核安全文化评估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

    彭柏;陈栋梁;余建兴;赵坤;张子杰;金显玺;

    本文简要阐述了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部直管单位的核安全文化评估现状,系统地总结了生态环境部西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以下简称西北监督站)以核安全文化评估为抓手,积极探索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部直管单位的新型监督方式、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部直管单位核安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优缺点,针对西北地区核安全文化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总结。

    2024年05期 v.23;No.100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 基于脆性理论的无损检验核安全监管反馈机制探讨

    王占永;王月立;张泽宇;蒋颜蔓;

    核安全监管是核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民用核安全设备占核电建设成本超过50%,其质量可靠性对工期进度和公众舆情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监管及质量保证体系运转过程重复发生建造事件和相关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问题,筛选设备供应商、设备制造商、核安全监督员、无损检验人员、设备产品、工艺标准、质保体系、绩效管理、举报、行政处罚十项一级元素,采用实际案例探究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复杂系统关键脆性元素及其输入、传导、纠正、改进四个环节运转机制,构建无损检验核安全监管系统动力学因果关系模型,发现行政处罚影响范围和时效呈现有限性,亟须完善经验反馈机制,强化法规落地执行闭环管理,提升核安全监管有效性。

    2024年05期 v.23;No.100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广西辐射安全许可管理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

    严意仕;李丽红;于嵘;黄琪琪;

    根据广西辐射环境监管部门2018—2021年辐射安全许可审批和辐射安全监督检查数据,结合国务院“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要求,对广西辐射安全许可管理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存在的监管环节联动性弱、审查事项交叉重复、工作流程系统性不强等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提升广西辐射安全监管成效提供借鉴。

    2024年05期 v.23;No.100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国内重水堆核电站工程配套全堆芯压力管更换项目核安全监管策略研究

    杨义平;侯癸合;顾俊骥;李晨航;

    本文介绍了国外重水堆全堆芯压力管更换工作的监管实践、国内重水堆压力管更换的工作要点,以及在核安全监管方面可能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并提出了换管项目监管策略建议,为后续压力管全管监管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23;No.100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8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核电厂实践

  • 核电厂立式长轴泵振动浅析

    樊正伟;

    立式长轴泵是核电领域近些年来应用的新一代节能环保型提升泵,其结构设计选用优秀的水力模型,自身还具有高效、节能、可靠、吸入性好等特点。其设计采用了导叶式泵体,与蜗壳式本体相比,还消除了径向应力,从而保证长轴泵在运转时能够更加平稳可靠。该泵可输送高黏度、高温小于80℃以及固体颗粒度小于8%的介质,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矿山、冶金、环保、制药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但是在生产运行当中常会出现振动超差的问题。在处理水泵振动时必须从大视野多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将泵组振动问题彻底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为此,本研究对立式长轴泵设备的设计、供货、施工以及试运等方面常见的问题和缺陷进行了逐一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可供同仁所借鉴。

    2024年05期 v.23;No.100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经验反馈工作方法在核电工器具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吴敏;苏海北;

    经验反馈是核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电绩效提升的重要管理方法,在核电各个专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核电维修支持领域工器具管理专业采用的经验反馈工作方法,建立起专业内的持续提升工作循环;列举了在解决人员工作弱项、提升工作质量方面的实践案例,案例中通过对应措施的实施达到了提升绩效的效果。文中论证的经验反馈工作方法对核电维修支持领域绩效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4年05期 v.23;No.100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5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研究与探讨

  • 一种故障树预处理和最小割集的嵌套求解方法

    李旭;张仁斌;樊玉琦;

    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ze,FTA)是一种系统安全性分析方法。求解故障树最小割集(Minimum Cut Set,MCS)是FTA的重要环节,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布尔代数的算法和基于二元决策图(Binary Decision Diagram,BDD)的算法,在使用普通计算机分析大规模故障树时,现有方法存在工作内存不足和计算时间过久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针对国内某百万千瓦级大型压水堆风险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布尔代数的故障树预处理和最小割集嵌套求解算法(Pretreat and Nested Minimum Cut-Set Algorithm,PNMCS)。该算法由三个模块组成:故障树化简、故障树剪枝、最小割集嵌套计算。在国内某大型压水堆风险模型和几种实际应用风险模型上的应用表明,本算法在求得正确结果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工作内存不足和计算时间过久的问题。

    2024年05期 v.23;No.100 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2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表面状态对钇热阱除氢效率的影响研究

    阿不都赛米·亚库甫;姚泽文;王荣东;朴君;王洋;

    液态金属锂中杂质氢或氢同位素的去除通常利用热阱吸附的方法实现,金属钇作为吸气剂材料,其表面氧化膜对除氢效率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针对氢热阱吸气剂材料金属钇,建立了基于菲克定律的一维平板扩散模型,初步获得了金属钇平板径向上随时间的氢浓度分布,并进行了不同表面状态对金属钇除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金属钇表面无氧化层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容器内氢浓度降低至初始浓度的一半;表面存在氧化层的金属钇在常温条件下或未经高温激活的条件下,其氢吸收能力极弱,Y_2O_3层将阻碍氢分子在金属钇晶体表面发生的离解作用,从而完全杜绝氢进一步向晶体内部扩散。当温度上升至450 K以上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激活表面存在氧化层的金属钇的氢吸收能力。

    2024年05期 v.23;No.100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关于民用核安全设备特种工艺人员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

    范国辉;赵旭东;孔琳;王美英;

    2019年6月,国家核安全局发布了《民用核安全设备焊接人员资格管理规定》与《民用核安全设备无损检验人员资格管理规定》,这两部法规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选取核电行业内具有典型代表性企业,对各单位2020—2022年民用核安全设备特种工艺人员(以下简称特种工艺人员,包括焊接人员和无损检验人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掌握了行业内特种工艺人员队伍建设总体情况。通过分析得出,新规定实施以来给核电行业特种工艺人员队伍建设带来了积极效果,同时也为将来新规定的评价或修订提供了数据支撑。

    2024年05期 v.23;No.100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池壳式研究堆停堆后非能动余热导出特性研究

    季龙;郭景新;李海涛;杨易军;袁志敏;

    本文以国内某池壳式研究堆为研究对象,采用RELAP5计算并分析了剩余释热功率以及堆水池初始温度对压力容器上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剩余功率保持不变时转入间断冷却,随着堆水池初始温度的上升,压力容器上部温度达到50℃的时间会明显缩短。特别是,当堆水池的初始温度设定为10℃,且在剩余功率为0.5%FP的条件下转入间断冷却,压力容器上部的温度将始终保持在50℃以下。进一步证明了池壳式反应堆的安全性,并为停堆后的经济冷却方式选择和长期安全提供了依据。

    2024年05期 v.23;No.100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1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核燃料循环设施锆屑火灾研究

    刘运陶;赵善桂;

    锆是核燃料元件包壳的制造材料,核燃料循环设施涉及锆包壳磨削、剪切等工序,机械加工产生的锆屑极易燃烧。国内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中,锆屑着火事件时有发生,对设施造成严重危害。核燃料循环设施的消防安全是整个核安全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包含常规消防相关内容,还涉及核安全。本文描述锆的燃烧特性,分析了典型案例,研究了国外相关安全准则,提出科学预防与合理设置灭火设施的建议,为降低核燃料循环设施锆屑火灾危害打下了基础。

    2024年05期 v.23;No.100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功率运行/停堆工况下基于SiC包壳的核燃料元件服役行为分析

    卢志威;

    日本福岛事故后,进一步提高事故容错能力成为核燃料包壳材料的重点研究方向,SiC复合材料在高温强度、辐照稳定性、抗蠕变、抗氧化、耐磨蚀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在轻水堆事故工况下具备较大的容错潜力,因此,基于SiC复合材料的核燃料解决方案是目前国际核燃料界的一个研究热点。与锆合金不同,SiC在中子场的作用下会产生辐照缺陷,进而导致热导率大幅下降,进一步影响燃料棒的径向温度梯度;此外,还会伴随辐照肿胀的发生,且该辐照肿胀量与温度梯度有关。本文采用自主开发的SiC燃料性能分析程序,在考虑上述辐照效应的基础上,对功率运行/停堆工况下基于SiC复合包壳燃料元件的服役行为特点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功率运行工况下,SiC复合包壳因辐照损伤致热导率降低,以及辐照肿胀会导致芯块-包壳间隙增大,并延迟芯块-包壳间隙闭合时间,进而会使燃料运行温度增加;在热停堆工况下,相比功率运行工况,包壳内侧的环向拉应力会增加;而冷停堆工况下因为系统压力的减小而导致包壳内外压差增加,叠加辐照肿胀梯度,包壳内侧的环向拉应力会进一步增加;此外,在包壳总壁厚不变的情况下,内侧纤维复合层厚度增加有助于减小单质层的环向拉应力峰值,从而降低包壳失效风险。

    2024年05期 v.23;No.100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基于中子探测的核临界报警技术和应急准备

    踪训成;代启东;吴明昌;牛江;王璨辉;

    核临界安全是整个核燃料循环工艺阶段关注的特种安全问题。为限制核临界事故的发生,涉核营运单位在加强核安全培训、行政管理、临界受控参数约束的同时,还需要在可能发生核临界事故的工艺场所加装核临界监测报警设备,借助监测报警技术探知临界事故的发生,提醒工作人员应急响应或应急撤离,满足核安全监管的强制要求。本文探索了核临界事故前的预报警(警告性报警)技术和事故后的报警技术,以某核材料存储临界监测为例,经计算的最小临界事故报警阈值为3.95×10~(-6)Gy/min,在实际应用中,使临界报警仪设定阈值低于3.95×10~(-6)Gy/min,在临界事故发生前及时感知临界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避免核临界事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核临界事故,就应该立即触发、执行有效的应急响应,其中应急准备是应急响应有效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因此存在核事故风险的涉核营运单位都应该重视应急准备这一重要环节,未雨绸缪,积极准备,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公众和环境的辐射安全。

    2024年05期 v.23;No.100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栅元格架对5×5燃料组件轴向交混系数分布的影响

    张晓阳;魏君翰;赵民富;

    提高燃料组件轴向温度分布计算的精确性,有利于准确预测CHF点的发生位置,而交混系数对轴向温度分布准确计算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结合子通道分析程序的方法,对装配栅元格架的5×5燃料组件轴向不同位置处的流动交混进行研究。对栅元格架建立几何模型,选取SST湍流模型进行计算,完成网格敏感性分析,在额定工况下得到轴向不同位置的子通道温度分布。将子通道分析程序计算值与数值模拟实验值相结合,共同确定装配栅元格架的燃料组件轴向不同位置的交混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在加热段前端,交混系数明显比光棒束段相同位置要高,后随着栅元格架的影响减弱,交混系数随轴向的变化同光棒束段相同。

    2024年05期 v.23;No.100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铑自给能探测器中子灵敏度燃耗修正研究

    于稼驷;

    本文经理论分析,结合从燃耗实验数据推算出的铑探测器灵敏度K因子~([1]),以及理论计算灵敏度K因子~([2]),提出两类四种铑探测器灵敏度燃耗修正方法。燃耗修正不仅考虑热中子作用,还考虑超热共振中子的作用。经过综合分析比较,本文推荐了一个最佳灵敏度燃耗修正公式。本文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探测器位置中子注量的公式,这为监测堆芯中子注量分布创造了条件。本文分析了灵敏度燃耗修正的限制条件。

    2024年05期 v.23;No.100 10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公众沟通

  • 基于SWOT的涉核舆情事件分析及核能公众沟通优化研究

    雷少娟;刘新华;王承智;汪萍;

    核能公众沟通是核能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公众在涉核舆情事件中的观点情绪既能够反映公众对核能的态度,同时也能反映出我国核能公众沟通工作的效果和问题。本文通过梳理近几年来发生的涉核舆情事件,系统总结涉核舆情事件的发生原因,将舆情事件划分为五大类型;运用SWOT分析法对18起涉核舆情事件发展过程中的舆情管理和公众观点进行综合分析,建立涉核舆情的SWOT分析模型;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涉核舆情管理和核能公众沟通的建议。

    2024年05期 v.23;No.100 11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2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喜报!《核安全》杂志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正>近日,在2023年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7版)中,《核安全》杂志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由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图书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研制。该报告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文学术期刊进行动态认定收录,是我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研究重要的学术期刊认定、收录和评价工具。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目前国内公认的七大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之一,也是我国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的重要检索、分析和学术评价工具。

    2024年05期 v.23;No.10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订阅单

    <正>杂志介绍《核安全》杂志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是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业务指导,核安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权威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核安全》作为核安全政策宣传阵地、技术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以宣传和阐述我国核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交流核安全管理经验,倡导和培育核安全文化,普及核安全知识为基本定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24年05期 v.23;No.100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通过邮发代号征订《核安全》杂志的通知

    <正>《核安全》杂志创刊于2003年,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是核安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权威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核安全》作为核安全政策宣传阵地、技术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以宣传和阐述我国核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研讨核安全技术和管理问题,总结和交流核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普及核安全知识,介绍和报道国内外涉及核安全方面的信息与动态,促进我国核能、核技术应用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

    2024年05期 v.23;No.100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