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

  • 关于国控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处置的分析和建议

    丁雪峰;王海鹏;全葳;

    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建设501个国控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以下简称自动站),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但部分自动站已运行近16年,超出了自动站运行时间的预期,部分设备仪器存在老化、故障频繁、技术性能落后等问题,自动站面临报废处置情形。本文尝试从权属划分、处置标准、审批流程、处置方法等方面对自动站运行提出分析和建议。

    2023年03期 v.22;No.9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核电首台(套)设备推广应用问题分析和政策研究

    张学东;曹润丰;

    随着核电“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核电关键核心进口设备的国产化研发工作在稳步推进,实现了一系列的设备制造方面的技术突破,核电项目的设备国产化率也得以持续提升。然而,国产化核电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其中首台(套)设备要实现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的持续良性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支持。本文在梳理研究核电首台(套)推广应用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经政策分析和行业调研,结合核电设备首台(套)研发和应用的实际,分析了研制攻关、成果评定、示范应用、奖励补贴、效果评价和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流程、扩大定义和范围、设立应用基地、发布相关目录及设立专项奖励等设想和建议,为核电首台(套)相关政策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3期 v.22;No.92 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2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与管理实践

    陈琪;石俊科;郭永贵;陈明国;胡玲;

    建设期质量是核安全运行期的关键。在核设施全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核工程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建设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提炼固化核安全文化价值理念,建立运行核安全文化管理体系,制定实施人员质量行为规范措施,探索构建核安全文化业绩评价模型以及动态评定核安全文化践行水平等有益实践,实现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有形化”“系统化”和“科学化”。

    2023年03期 v.22;No.92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政策法规

  • 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软件共因故障相关核安全标准研究

    余毅;陈日罡;曾斯;

    本文分析了我国核安全法规导则、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安全标准和技术文件、美国核管会相关安全审评标准中应对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软件共因故障的安全要求和技术见解,并结合我国核电厂运行事件和仪控系统设计中反映的问题,从考虑范围、可靠性评价和纵深防御设计等方面对完善我国相关核安全标准提出了建议。

    2023年03期 v.22;No.92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核电厂实践

  • 阳江核电厂冷源组合式网兜应用可行性研究

    李新贤;徐维;杨少锋;阮晨杰;吴健;朱剑锐;邹晓炜;陈建;姚志猛;

    近年来,核电厂海域小型浮游生物的频繁暴发导致冷源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本文从网兜初始拦截能力、持续拦截能力、防附着能力等方面探讨将全2 mm、(2+4) mm以及(4+2) mm网兜作为阳江核电厂冷源冬季保障期间应对大量毛虾涌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4) mm组合式网兜在拦截效果上与全2 mm几乎相当,强于(4+2) mm网兜,但可布放时间长于全2 mm,可有效对毛虾进行拦截,减小了毛虾对下游设备的冲击,降低了堵塞网孔的风险,保障了核安全。

    2023年03期 v.22;No.9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在运核电厂设计基准定义及其内容技术框架研究

    吴广君;

    为应对核电厂在寿期内可能遇到的厂址条件变化、日常运维偏差、改造与改造累积效应等给设计基准带来的挑战问题,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在内的一些国际组织提出在运核电厂应开展设计基准维护。明确设计基准的定义、内容及技术框架是开展设计基准的基础,但目前各个组织的定义却不尽相同。为此,本文首先研究了系统工程理论中通用的基准概念,比较分析了IAEA、WANO、美国核管会(NRC)以及我国在设计基准方面的定义和内容的异同,提出适用于在运核电厂的定义。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分层级的核电厂设计基准内容技术框架,引入了设计基准维护的基本概念,为在运核电厂设计基准维护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92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探讨

  • Bamboo程序在方形组件压水堆中的适用性验证研究

    李想;肖会文;邵增;刘国明;易璇;杨海峰;

    本文对国产自主化核设计程序Bamboo程序在方形组件压水堆中的适用性开展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利用Bamboo程序对三种国内典型的方形组件压水堆进行建模,并将堆芯临界硼浓度、堆芯功率分布、堆芯燃耗分布、控制棒价值和反应性系数等参数的计算结果,同堆芯实测结果或SCIENCE程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Bamboo程序在典型方形组件压水堆堆芯计算中具有良好的精度,能够满足核电厂的堆芯核设计需求。研究结果为Bamboo程序进一步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3年03期 v.22;No.92 4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核安全辐射监测设备扩证申请的问题探讨

    张军旗;杜俊涛;花锋;

    核安全辐射监测设备对保障核电的安全运行和保护公众免于受到辐射损伤及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力推动核电关键仪表国产化的政策背景下,我国核安全辐射监测设备已经获得了突破性进展。《民用核安全设备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核安全级辐射监测设备的设计和制造等活动应当申请领取许可证。本文结合取证过程,分别从质保体系、模拟件代表性、模拟件制作和鉴定试验等方面对核安全辐射监测设备的取证活动进行探讨,为后续核安全辐射监测设备的取证活动提供经验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92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模式射线融合成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验证

    王方;师雪艳;任焕文;宋婧;王文;宋勇;凤麟核团队;

    针对工业检测中越来越复杂的检测对象,单一无损检测手段难以得到全面信息,很难满足检测需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基于两种不同的射线成像无损检测装置,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高精度双模式射线融合成像智能控制系统。提出了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与智能仪器的三级分布式控制系统架构,提高了系统的双向数据通信稳定性;利用WinCC平台开发了人机友好的操作界面,可对现场多设备进行远程参数调节与状态监测;设计了带反馈校正的定位精度自调节控制系统,实现了被检品高精度定位功能。经被检品重复定位实验验证,控制系统在两个射线成像装置间的重复定位精度为±0.06 mm,符合工业自动化领域±0.05~0.08 mm的定位精度要求,为双模式射线融合成像的高精度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2023年03期 v.22;No.92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快堆严重事故钠燃烧过程裂变产物释放模拟试验研究

    王荣东;姚泽文;朴君;阿不都赛米·亚库甫;韩新梅;张显;

    钠燃烧过程产生的裂变产物及钠气溶胶迁移是快堆严重事故重要的源项之一。本研究对钠燃烧过程裂变产物随钠蒸汽和钠气溶胶迁移的行为进行分析,针对钠蒸发作用下裂变产物释放、钠燃烧作用下裂变产物释放以及气相空间气溶胶迁移行为分别提出了物理模型,并在确定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CFD软件建模进行了仿真计算,最后通过开展小规模钠燃烧试验,获取了真实钠燃烧过程裂变产物沉降数据,对计算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试验数据与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气溶胶迁移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裂变产物及钠气溶胶迁移行为,钠燃烧作用下裂变产物的释放系数为10-3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吻合。

    2023年03期 v.22;No.92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浅谈首批熔盐堆操纵员的职业素养

    杨世龙;刘呈则;徐博;王凯;张玉泉;

    随着核能利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核安全等级标准的日趋提高,核能的安全发展对反应堆操纵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批熔盐堆操纵员队伍建设正在有序推进,首批熔盐堆操纵员不仅担负着熔盐堆安全稳定运行的重任,而且对未来熔盐堆操纵员的培养起到示范作用。为了提高首批熔盐堆操纵员的职业素养,本文结合熔盐堆的运行特点和熔盐堆操纵员培养的现状,从四个方面建立熔盐堆操纵员的职业素养模型,旨在提高熔盐堆操纵员综合素养,培养一批适合熔盐堆并服务熔盐堆的优秀操纵员队伍。

    2023年03期 v.22;No.92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摇摆条件下水平圆管内湍流压力脉动特性分析

    朱仕斌;艾华宁;

    一回路设备在设计时需考虑压力脉动的影响,而在海洋条件下,船体的运动会影响压力脉动,因此需要考虑海洋条件对压力脉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海洋条件下的附加惯性力模型,通过自定义函数将该模型应用于Fluent求解器中,采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对细长管道进行数值计算,得到不同摇摆频率及雷诺数下的流场结果,并对监测点进行时域与频域分析,获取到监测点处的压力均方根及功率谱密度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在湍流充分发展区,压力脉动量相对于平均压力而言为小值;湍流压力脉动随着船体摇摆频率/雷诺数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其对湍流压力脉动的影响减小,但摇摆条件增大了雷诺数对压力脉动的影响。

    2023年03期 v.22;No.92 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SPAR-H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应用优化研究

    谭笑;仇永萍;卓钰铖;雷文静;胡军涛;何建东;

    标准化核电厂风险分析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SPAR-H方法)在现阶段国内外事故后人员失误事件(HFE)的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工程应用过程中发现,目前参考的方法论文献对绩效形成因子(PSF)的定义、评级准则的描述不够明确、详细,从而对人员失误概率(HEP)的计算准确性造成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本研究结合SPAR-H方法实施导则,对可用时间、压力及复杂度PSFs进行了深入研究,给出了定量化中PSF定义、评级的更加明确的参考依据,并结合实例分析对“可用时间”PSF的改进优化进行了应用说明。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表明,相关优化建议改善了SPAR-H方法中的PSF等级评定过程,得到更符合工程实际的HEPs,增强了人员可靠性分析(HRA)定量化结果的可信度。

    2023年03期 v.22;No.92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5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半悬臂式燃料元件在间隙限制约束下非线性振动的等效方法研究

    杨国威;张勇;宋勇;凡天娣;陈建伟;林峰;

    半悬臂式燃料元件为上端固定、下端间隙限制的结构形式,该结构可节省使用和安装空间,具有在小型反应堆应用的潜力。相较于传统的两端固定结构,半悬臂式燃料元件下端呈现弱约束特性,在振动工况下存在碰撞接触非线性行为。针对间隙引起的非线性问题,采用弹支梁等效方法,将底端间隙配合等效为弹簧结构。本文将半悬臂式燃料元件的非线性振动过程通过单摆—悬臂梁模型进行等效,推导出半悬臂式燃料元件振动周期公式,结合弹支梁振动方程,可快速准确得到等效弹簧刚度,从而建立半悬臂式燃料元件在间隙限制约束下非线性振动的等效方法。通过半悬臂式燃料元件抗震分析,对本文方法与传统有限元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案例计算时间大幅度减少,本文计算方法所用时间仅为传统有限元方法的1/74;两种方法的结果表明:在关键部位的振动响应基本一致,初步验证了本方法可快速有效求解具有间隙约束的半悬臂式燃料元件振动问题,为小型反应堆提供了快速设计工具。

    2023年03期 v.22;No.92 8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0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一线风采

  • 漳州能源:铆足干劲 创新驱动 让华龙之光点亮东海之滨

    <正>漳州能源作为中核集团在福建沿海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承载着“华龙一号”从“并跑”到“领跑”的光荣使命,公司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绿色生态发展,努力打造“国之华龙、兼容并蓄、处处风光、无限生态”的中国特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和一流美好公司。

    2023年03期 v.22;No.92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强核报国 核创未来——南华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

    <正>南华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科源自衡阳矿冶工程学院矿山机电系和核工业第六研究所氡实验室,建校60多年来,本学科始终坚守在核工业阵地,坚持为核工业人才培养不断档、坚持核科学研究不断线、坚持为核工业服务的初心不改变、坚持“举核旗、做核事、育核人”的使命担当,为我国国防工业、核工业、医疗健康等系统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形成了专业齐全、层次完整、招生规模较大的核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体系。2022年入选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建设名单,是湖南省首批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2023年03期 v.22;No.92 10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参考文献

  • 《核安全》近年可被引文献目录

    <正>为更好地服务作者与读者,便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查阅、引用《核安全》近年文章,减少作者在编写参考文献时的工作量,本刊编辑部对近年刊发在《核安全》的论文进行了整理,参考国标GB/T7714-2015,给出了各篇文章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各位作者在撰写论文、引用文献时,可直接参考此目录。

    2023年03期 v.22;No.92 10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订阅单

    <正>杂志介绍《核安全》杂志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是国务院核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业务指导,核安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权威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核安全》作为核安全政策宣传阵地、技术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以宣传和阐述我国核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交流核安全管理经验,倡导和培育核安全文化,普及核安全知识为基本定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2023年03期 v.22;No.92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调整2023年《核安全》杂志定价的通知

    <正>尊敬的读者朋友:感谢您多年来对《核安全》杂志的厚爱和支持!《核安全》杂志于2003年创刊,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核安全》编辑部出版,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核安全》杂志在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宣传和阐述我国核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研讨核安全技术和管理问题,总结和交流核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普及核安全知识,介绍和报道国内外涉及核安全方面的信息与动态,促进我国核能、核技术应用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023年03期 v.22;No.92 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