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兴伟;曹欣荣;赵国志;
以B_4C为中子吸收材料的反应堆堆芯发生严重损毁时,B_4C与高温蒸汽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对堆芯降级和重新定位产生强烈的影响。综述了近十年来高温范围内B_4C控制棒行为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归纳总结出B_4C氧化动力学原理及氧化模型,详细介绍了当前先进的B_4C控制棒行为计算程序,并指出该领域国内研究的不足之处。
2012年02期 No.36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木;
介绍了高温气冷堆TRISO型的包覆燃料颗粒及球形燃料元件的结构特点及其安全原理。高温气冷堆具有低功率密度特点和负温度反应性特点,其与球形燃料元件有安全循环关系,实现了高温气冷堆固有循环安全特性。
2012年02期 No.36 41-42+50+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范育茂;覃锐;高起发;
作为铀燃料富集过程的中间物质,UF_6被广泛地应用于铀转化厂、铀富集厂和核燃料元件厂。由于其化学性质活泼,且兼有放射性辐射和化学危害,故需要对uF_6泄漏事故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介绍了uF_6水解反应过程,分析了uF_6意外泄漏情况下可能的释放类型、途径和扩散特征。结果表明,事故情况下uF_6的释放不是简单的被动扩散过程,需要采用特定的大气扩散模型才能对其事故后果或影响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评估。
2012年02期 No.3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初起宝;焦殿辉;常亮明;马静娴;王德军;
讨论了核安全2、3级泵在地震、自重、内压和接管等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完整性和可运行性评价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提出了在抗震分析中采用实体单元代替壳、梁单元并增加局部最大应力的限值,以及对锚固螺栓的完整性校核进行规范等改进建议。
2012年02期 No.36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魏新渝;杨端节;商照荣;
介绍了国内外压水堆(PWR)和重水堆(HWR)核电厂流出物中~(14)C的产生和释放管理现状、减少~(14)c产生和释放的方法以及~(14)C的提取、净化和分析方法,为我国核电厂气态和液态流出物中~(14)C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基础资料。此外,针对我国核电厂~(14)C的排放和监测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
2012年02期 No.36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