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 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 扎实做好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在秦山核电基地综合安全检查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李干杰;

    <正>2011年4月29日过去5大时间,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的综合安全检查组,对秦山核电基地的运行核电厂进行了现场安全检查,检查进行顺利,达到了预期目的。刚才,专家组组长王大中院士、领导小组组长钱智民局长作了总结,对下一步工作提出

    2011年04期 No.3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充分借鉴 切实改进 努力夯实核事业发展基础——在台山核电基地综合安全检查总结会议上的讲话

    李干杰;

    <正>(2011年7月13日)由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国家能源局、中国地震局共同组织的针对阳江核电厂和台山核电厂的综合安全检查现场阶段的工作马上就要结束。在向大家表示慰问的同时,也表示祝贺。这次综合安全检查工作从启动到今天,已经有3个多月的时间,进行得相当顺利,也很有成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预计整个秋季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开展工作。我相

    2011年04期 No.3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坚持“四又”确保安全——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考察座谈会上的讲话

    李干杰;

    <正>(2011年8月1日)近期发生的数起安全事故,凸显出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核安全的极端重要性。3月11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教训非常深刻。7月23日发生的甬温铁路特别重大交通事故,尽管不是核事故,也给核行业以极大的警示和启示。在去年核工业创建55周年座谈会上,张德江副总理谈到,他主要担心两个领域出现安全问题,一个是高铁,一个是核电。言犹在耳,果然这两个领域都出了重大问题,只不过一个是在国内,另一个是在国外。两起事故都让我们立即联想到了我国的核安全,引发了广

    2011年04期 No.34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安全审评

  • 核安全审评中的竖向地震反应谱

    孙造占;黄炳臣;

    介绍了民用核设施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地震反应谱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核安全审评中应该关注的厂址地震反应谱和设计地震反应谱。从区分绝对反应谱和相对反应谱入手,剖析了竖向地震反应谱和水平地震反应谱之间的区别及联系,并就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对厂址竖向地震反应谱的确定提出了建议。

    2011年04期 No.34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秦山一期海堤软土地基沉降规律的耦合分析

    孙锋;潘蓉;张顶立;朱秀云;

    秦山一期海堤工程是核电厂专设的防御设计基准洪水位影响的外部屏障工程,直接关系到核电厂的安全。以秦山海堤工程1+450断面为研究对象,该区域为深厚软土地基,具有压缩性高、渗透性小的特点。利用FLAC~(3D)软件,根据核电厂地质特性建立力学模型,对海堤工程软土地基固结沉降进行流固耦合模拟计算,分析了沉降发展规律。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模拟地基沉降规律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可为海堤加高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2011年04期 No.34 18-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核电厂实践

  • 核电厂管道热疲劳机理与防治

    谭璞;李剑波;

    管道热疲劳是管道受交变热应力长期影响而产生管道裂纹或破裂的现象,虽然热疲劳原因引起的管道破裂事件在核电厂发生的概率很小,但管道破裂有可能引起一回路破口等事故,因此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对管道热疲劳产生的机理进行分类并进行分析,根据管道热疲劳产生机理的特征,提出核电厂设计、在役运行阶段应采取管道热疲劳预防与检测的措施。

    2011年04期 No.34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5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辐射安全

  • 浅谈闲置、废旧放射源的循环利用

    赵明强;臧瑞华;

    将可利用的闲置、废旧放射源直接送贮,不仅给环境带来压力,而且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本文介绍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闲置、废旧放射源的管理建议和我国法律法规的管理要求,以及废旧放射源的循环利用现状和措施,分析了循环利用闲置、废旧放射源的效益,对各部门和单位在闲置、废旧放射源循环利用过程中需开展的工作内容提出了建议。

    2011年04期 No.3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医用电子加速器环境影响评价中容易忽略的几个问题

    付杰;周启甫;陈栋梁;

    通过对2005年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发布的151号报告中有关屏蔽设计相关内容的重点介绍,讨论我国当今核技术利用项目中有关医用电子加速器环境影响评价中几个容易忽略的问题,从而对今后医用电子加速器有关屏蔽的设计和审评提供参考,达到辐射屏蔽防护科学、合理、可行和经济的目的。

    2011年04期 No.3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面γ能谱法测量苏州市地面介质中天然放射性水平

    姜文华;涂彧;万骏;

    为了取得苏州市地面土壤地质环境的eU、K、eTh含量背景值,提供辐射环境参照基准,进行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评价,使用FD-3022微机四道^y能谱仪直读地面土壤eU、K、eTh的含量。

    2011年04期 No.34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探讨

  • 我国沿海核电厂地震海啸影响分析

    常向东;周本刚;

    根据我国沿海与日本311地震海域的构造背景差异、核电厂选址过程中的地震海啸影响评价以及日本福岛核事故后的地震海啸影响复核研究,对我国沿海核电厂可能的地震海啸影响进行了分析,表明我国邻近海域不具备发生日本311地震海啸的条件,但从纵深防御的核安全理念出发,应适当关注远离我国沿海的板块边界地区可能发生地震海啸的影响。

    2011年04期 No.34 45-49+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0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AP1000严重事故下安全壳内消氢措施的研究

    周晓宁;

    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时,氢气的大体积氢燃爆可能会严重威胁安全壳的完整性。本文以福岛核电厂氢气爆炸为引题,分析了安全壳氢气产生的来源,给出了氢气的缓解措施,重点分析了AP1000的消氢方案。最后,对比了AP1000与EPR的消氢方案。

    2011年04期 No.3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内陆核电厂防洪设计要求及评价方法

    张爱玲;汪萍;朱京兴;

    洪水影响是内陆核电厂选址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安全因素和环境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已在内陆核电厂选址及防洪要求方面建立了法规和标准体系,本文对此进行阐述和汇总,并与其他国家的相关防洪标准进行了比较。结合我国几个拟建内陆核电厂的工程实例,对内陆核电厂洪水分析评价方法进行了技术探讨,并提出了工作建议。

    2011年04期 No.34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论坛

  • 福岛核事故半年后国内外评论的探究

    刘圆圆;陈海英;张春明;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7级重大核事故,造成巨大灾害。为了能够通过此次事故获得更多关于安全发展核电技术的经验教训,本文对事故发生至今半年来国内外权威文献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并分析整理出国内外专家对福岛核事故的关注方向、关注度以及对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专家更关注提高核电专业技术和应急监管方面的工作,而国外专家更倾向于关注事故对生物环境的影响方面,这些关注方向和提出的改进建议都将会对未来安全发展核电技术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2011年04期 No.34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研究堆法规体系探讨及初步设想

    樊赟;张弛;王文海;刘黎明;李小丁;

    从我国研究堆法规体系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调研了国际上有关研究堆的立法经验,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美国、日本的现行法规标准;对我国研究堆立法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对未来研究堆法规体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2011年04期 No.34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燃耗信任制分析方法在乏燃料装卸与贮存系统中的应用

    攸国顺;张春明;

    介绍了在乏燃料系统中应用燃耗信任制分析方法的一般过程。提出了对验证所使用计算程序的要求。阐述了燃耗信任制分析过程中的包络性原则与保守性原则。

    2011年04期 No.34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