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严重事故发生后总引发业内人士颇有兴趣的讨论并相应地对核安全框架做出修改,但每次重大事故的起因并非相同,触及到的问题也不一样。25年前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让世界震惊;25年中5个堆发生堆熔远远超出了国际上对严重事故发生概率的规定;25年中因堆熔事故11个机组报废、两个厂址变成了人们不敢前往的地方。面对这一切,我们需要有全新的核安全思维。
对国际上内陆核电厂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我国内陆核电厂厂址的特点和评价情况,进而对国内首批内陆核电项目的审查情况和监管要求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在总结沿海核电厂建设实践和审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发展内陆核电厂的实际情况,研究并提出了建设内陆核电厂的审评重点和监管要求。
本文概述了研究堆定期安全审查(PSR)审评依据的确定,介绍了我国研究堆定期安全审查审评的实施情况及取得的成效,探讨了有关研究堆定期安全审查及其审评的若干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关加强我国研究堆定期安全审查工作的建议。
秦山第二核电厂堆芯功率分布测量试验使用堆芯仪表系统(RIC系统)的4个移动微型裂变电离室入堆进行测量。由于制造公差以及探测器辐照历史不同等原因,4个微型裂变电离室的探测效率各不相同。为计算探测器之间探测效率的校刻因子,一般使用参考通道校刻法和交叉通道互校法。本文给出了几种校刻因子计算方法,并将所计算的校刻因子结果与法国CARIN程序校刻因子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
本文就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第103号出版物《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2007年建议书》"词汇表"中的30多个术语的译名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包括建议将optimi-zation of protection的译名由"辐射防护最优化"改成"使防护最恰当"。
本文简述了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日本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严重事故期间的应急响应活动,并根据此次的响应情况结合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的现状,提出了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在应急计划;应急准备工作方面需要改进的一些建议。
面对公众对核与辐射风险极度敏感的现象,本文阐述了对风险的认知及影响认知程度的因素,介绍了风险沟通的发展阶段和四种类型,并给出了若干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建议。
介绍了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制修订管理系统的基本需求,原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结构、终端软件的功能以及原型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情况。
探讨了影响核电厂应急计划区大小的主要因素并阐述了作者的技术见解,提出了在先进压水堆核电厂应急计划区范围测算过程中,严重事故截断概率取10~(-8)的建议。
简要描述了美国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的发展过程,对近期跟踪的几项美国西屋压水堆核电厂运行技术规格书的修改做了简要介绍,并对修改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主管道是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的主动脉。某制造厂在主管道预制资质取证模拟件制作过程中出现环焊缝横向拉伸试验结果不满足RCC-M标准规范要求,通过对比不同标准规范下的管道环焊缝横向拉伸试验要求和验收准则,得出从严要求的监管原则。从而得出核电标准与规范的编制是核电国产化的关键,是核电发展实现系列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基础,我国核电建设亟需建立一套适应国情的、统一完整的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
地坑滤网问题是压水堆核电厂应关注的安全重要问题。介绍了压水堆核电厂地坑滤网问题的技术背景,回顾了地坑滤网下游效应问题的发展与现状,并对下游效应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
介绍了四代反应堆的分类与特点,简述了第四代反应堆中唯一使用液态燃料的熔盐堆工作原理。基于与其他使用固体芯块燃料反应堆的比较,主要简述了熔盐堆更高的固有安全性特点,以及熔盐堆在燃料供应、废料最小化、防止核扩散诸方面的安全性优点以及熔盐堆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说明了由于熔盐堆较高的工作温度使用布雷顿循环,提高热效率的优点。基于熔盐堆的燃料循环,简要叙述了钍基熔盐堆在钍-铀燃料循环应用中的优点及面临的问题。
<正>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资质管理与培训部成立以来,成功举办了多次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继续教育培训、核安全监督员培训、核质量保证培训、辐射防护与辐射环境监测培训、核安全文化培训和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宣贯等培训班,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同时拥有一支教学
<正>《核安全》杂志是综合性科技季刊,公开发行。《核安全》杂志主要面向广大核安全和辐射环境安全工作人员,详尽分析我国核安全政策法规出台背景,积极研讨最新的技术和管理问题,总结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倡导核安全文化,普及核安全知识,及时报道国内外信息与动态,具有权威性、指导性、可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