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管理

  • 熔盐堆设施概述部分审管要点及法律法规适用性研究分析

    杨震;戴志敏;姚永奎;苗隆鑫;邹杨;

    熔盐堆作为一种新堆型,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熔盐堆具有高温常压特性以及良好的固有安全性,且适用于钍铀燃料循环,利于钍资源作为潜在能源的利用。为促进熔盐堆技术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在核安全监管领域研究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本文以美国NRC已完成审评的Hermes安全分析报告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我国法律法规及监管经验,归纳分析监管方面的差异性,评价我国法律法规体系的适用性。通过研究,总结出熔盐堆设施概述部分安全分析的审评及监管重点,提出我国法律法规制修订建议。

    2025年01期 v.24;No.102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经验反馈

  • 基于运行事件的核电厂安全状况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郑丽馨;许友龙;邹象;侯秦脉;焦峰;张浩;

    核电厂运行事件一直是监管当局关注的重点,对其进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核电厂的安全水平。然而,一些利益相关者直接用事件数量来度量核电厂的安全水平,这种处理方式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严谨性。本文建立了一套基于运行事件的核电厂安全状况评价方法,并应用该方法对我国核电机组的安全状况进行评价,以期识别出核电厂运行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为监管机构把握各机组的安全状况、合理分配监管资源提供支持,同时也可帮助营运单位提升运行管理弱项,促进核电厂安全管理水平提升。

    2025年01期 v.24;No.102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2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老化研究

  • 核电厂老化管理审查研究与实践

    郭迪;安英辉;王勇;姜冠男;

    核电厂在进行日常老化管理、定期安全评价以及运行许可证延续论证的过程中,均需对关注范围内设备和部件潜在的老化效应和老化机理进行审查,确保已制定适当的措施管理其老化效应和老化机理,保证核电厂在下一个运行周期或评价周期内维持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老化管理审查是安全监管部门以及核电厂老化管理从业人员关注的焦点,本文结合国内核电厂老化管理审查实践,对国内核电厂不同阶段老化管理审查实践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为国内在运核电厂老化管理审查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4;No.102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3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非能动核电厂1E级VRLA蓄电池设备鉴定中的关键问题

    孙志明;张泽枫;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和大电流放电性能好等相对优势,且适合长期后备浮充应用场景,对非能动核电厂直流电源系统而言是潜在的优化发展方向。国内外关于阀控式铅酸蓄电池1E级鉴定方面的研究有限,目前缺乏适用的特定鉴定标准。为确保鉴定的合理性和充分性,本文对非能动核电厂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设备鉴定中的老化处理和事故工况模拟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阐明了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对阀控式铅酸蓄电池设备鉴定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1期 v.24;No.102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核电厂灌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老化管理方法评价

    汤志杰;方奎元;安英辉;马骏;李毅;颜永贵;廖开星;

    为寻求适用于国内核电厂灌浆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的老化管理方法,本文基于国外核电厂的相关实践,从预应力监测、目视检查和结构完整性试验三个方面对各国的管理策略和技术要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审查了国内某核电厂安全壳的老化管理方法,提出优化建议,为核电厂安全壳长期运行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01期 v.24;No.102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核电厂实践

  • AP/CAP机组1E级直流及UPS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与改进

    郑海龙;马柏松;夏晓磊;

    AP/CAP系列核电机组的安全级直流和UPS系统(IDS)为1E级负荷提供可靠的直流和不停电电源,是全厂唯一的1E级电源,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总结了AP1000机组IDS系统的可靠性设计,介绍了基于单点故障分析开展的设计优化。针对某在运AP1000机组发生的IDS系统故障,分析了原因,并进行改进。基于经验反馈体系,提出了CAP1000系统与设备设计优化、全过程设备管理等可靠性提升措施,对后续CAP机组IDS系统的设计优化、设备制造和运行维护具有借鉴意义。

    2025年01期 v.24;No.102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维修有效性评价在核电厂预维优化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韩伟;陈秀娟;

    核电厂传统的预防性维修优化,主要依赖人员维修经验和故障设备经验反馈,缺少科学的失效预测、维修周期和维修窗口评价,削弱了维修的有效性。本文引入了失效概率分析和维修有效性量化监督技术,通过量化评价系统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来评价预防性维修效果,为不同目标下设备的预维项目和周期提供精准的优化依据。国内某核电厂将维修有效性评价应用于预防性维修优化工作中,不但实现了可靠性和可用性间的恰当平衡,而且开创了减少大修预维项目数量的新路径,为其他核电厂预防性维修大纲的高质量优化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2025年01期 v.24;No.102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压水堆控制棒导向筒与堆芯上板间隙对控制棒落棒时间的影响研究

    莫少嘉;段远刚;陈永超;方健;刘言午;

    为研究控制棒导向筒与堆芯上板之间不同间隙尺寸下,导向筒入口区域及间隙区域的流场分布及对控制棒落棒时间的影响,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典型压水堆(PWR)控制棒导向筒与堆芯上板局部区域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开展了控制棒落棒时间计算。结果表明:当间隙尺寸从2.60 mm增大到10 mm时,间隙区域将出现明显射流现象,从间隙流出的旁流比例从原来的约5.1%增大到约18.1%。90°双孔管外侧位置和C形管位置的控制棒的水力载荷对间隙尺寸非常敏感,水力载荷明显增加,并出现脉动的横向流。间隙尺寸增大后,控制棒落棒时间增加约5%。在考虑间隙增加而引起的横向水力载荷增大(摩擦系数增加)的情况下,落棒时间增加更加明显,存在超出落棒时间准则值的风险。因此,建议对增大间隙尺寸的反应堆,在运行中加强对90°双孔管外侧位置和C形管位置控制棒导向筒入口区域至流水窗口之间振动和磨损的监测,充分评估其对控制棒落棒时间的影响。

    2025年01期 v.24;No.102 5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0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核电厂安全围栏自助借还模式应用实践

    苏海北;吴敏;齐超博;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设备发展,核电厂对物料仓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实现物料从仓储快速到达用户成为当前物料仓储管理需要考虑的课题。传统物料仓储管理模式为库房管理人员根据使用人需求进行物料发放,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物料发放效率低、管理成本高等问题。本文引入自助借还模式,解决了核电厂安全围栏等物料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了物料发放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核电厂智能仓储建设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4;No.102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4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研究与探讨

  • 堆芯补水箱内安注过程热分层特性研究

    范永建;王庶光;张晋雷;李东阳;谭思超;

    堆芯补水箱(CMT)是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堆芯补水箱热分层试验装置对其安注过程中的热分层现象开展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热分层的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获得了冷热分层界面对安注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采用蒸汽喷洒器设计时,CMT在自然循环安注过程和蒸汽补偿安注过程中都会形成较为稳定且显著的冷热分层现象;在不同运行模式中,冷热分层界面主要由安注流动速度决定,轴向热传导与热扩散效应可以忽略;蒸汽补偿模式下,蒸汽加热主要作用于表层流体,对CMT下层流体的影响极其微弱。冷热分层界面处于CMT水箱内时,其移动对安注流量的影响有限;分层界面处于安注管线内时,其位置移动会直接影响安注流量。

    2025年01期 v.24;No.102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4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某核电厂取水口海域声学散射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鲁超;孙伟;王洪波;郑腾飞;郭玉臣;程宏;郑碧琪;刘炜;

    为提前应对海洋生物冷源堵塞问题,本文采用数字回声探测仪在某核电厂取水口海域开展海洋生物定点声学监测,通过分析声学散射变化特征,结合拦截打捞数据,开展海洋生物监测预警研究。监测结果表明,该海域声学散射随目标强度(TS)变化呈现高斯正态分布,反向体积散射系数(Sv)呈现明显的季节立体变化特征。春季Sv快速增长,5月Sv达到最大值(平均4.37×10~(-6)m~2·m-3);夏季在高位波动,7月Sv次之(平均3.55×10~(-6)m~2·m~(-3));秋冬季Sv较低。Sv表层最大并向底层指数级下降,5月存在显著的3波次Sv高峰期,7月存在一批次Sv高峰期。通过分析认为,小型风险海洋生物入侵时刻可结合SV立体变化趋势确定,5月、7月下旬为本文监测期间主要风险期。为提高海洋生物监测预警准确率,建议增加水下光学摄像机、高分辨率成像声呐,充分利用频差技术和宽带技术等。

    2025年01期 v.24;No.102 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某核电厂取水口海域声学散射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鲁超;孙伟;王洪波;郑腾飞;郭玉臣;程宏;郑碧琪;刘炜;

    为提前应对海洋生物冷源堵塞问题,本文采用数字回声探测仪在某核电厂取水口海域开展海洋生物定点声学监测,通过分析声学散射变化特征,结合拦截打捞数据,开展海洋生物监测预警研究。监测结果表明,该海域声学散射随目标强度(TS)变化呈现高斯正态分布,反向体积散射系数(Sv)呈现明显的季节立体变化特征。春季Sv快速增长,5月Sv达到最大值(平均4.37×10~(-6)m~2·m-3);夏季在高位波动,7月Sv次之(平均3.55×10~(-6)m~2·m~(-3));秋冬季Sv较低。Sv表层最大并向底层指数级下降,5月存在显著的3波次Sv高峰期,7月存在一批次Sv高峰期。通过分析认为,小型风险海洋生物入侵时刻可结合SV立体变化趋势确定,5月、7月下旬为本文监测期间主要风险期。为提高海洋生物监测预警准确率,建议增加水下光学摄像机、高分辨率成像声呐,充分利用频差技术和宽带技术等。

    2025年01期 v.24;No.102 7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EPR堆内构件老化分析与分类管理策略研究

    王勇;关银柏;张彦召;郭峰;李玲;郑斌贤;卢国鹏;

    堆内构件是EPR机组重要的机械设备,随着服役时间的延长,由于长期受到高中子辐照的影响,以及考虑到其特殊的结构特点、复杂的拉应力以及反应堆冷却剂环境等因素,中子辐照脆化、辐照促进应力腐蚀开裂(IASCC)、磨损等老化问题会逐步显现。借鉴国内外堆内构件老化研究和管理实践,本文以EPR机组堆内构件主要部件为分析对象,开展老化筛选、FMECA评价和分类管理,制定适用于EPR机组堆内构件的老化管理大纲和策略,为国内外EPR机组堆内构件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指导和依据。

    2025年01期 v.24;No.102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停堆地震载荷下某型核级屏蔽泵及部件的应力及疲劳分析方法研究

    陈一伟;周秋鸿;石红;李海涛;卫东;王岩;

    鉴于目前核级泵多数采用有限元或者经验法计算的方法来计算设备在停堆地震载荷下的应力,应力分析方法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核电站最终的运行安全。本文针对某型号核级屏蔽泵在停堆地震载荷下的整体及部件进行应力分析,根据RCC-M及技术规格书应力评价规范,对泵组结构完整性进行评判。同时,本文依据标准及行业经验提出了转轴静强度、疲劳强度及连接法兰的经验校核方法,分析结果为核级泵的应力分析提供了参考,对其他核级设备的抗震分析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1期 v.24;No.102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1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公众沟通

  • 核能对环境安全影响及公众接受性研究探讨

    姜子英;夏梦蝶;刘乙竹;

    本文总结了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能对环境的影响、三次严重核事故的辐射影响和社会经济影响,分析了近年来科技创新促进核能更加清洁、核应急与核安全水平提升的发展趋势,研究了我国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演变、福岛核污水排海后的国际公共舆论,最后探讨了公众关切与公众沟通、新的安全威胁因素与挑战等方面值得关注的问题。

    2025年01期 v.24;No.102 96-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1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参考文献

  • 《核安全》近年可被引文献目录

    <正>为更好地服务作者与读者,便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查阅、引用《核安全》近年文章,减少作者在编写参考文献时的工作量,本刊编辑部对近年刊发在《核安全》的论文进行了整理,参考国标GB/T7714-2015,给出了各篇文章的参考文献标准格式。各位作者在撰写论文、引用文献时,可直接参考此目录。

    2025年01期 v.24;No.102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核安全》开展“六五环境日”专栏征稿的通知

    <正>为展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伟大成就,发动全社会积极参与支持美丽中国建设,配合2025年六五环境日活动,《核安全》杂志拟在第三期设立六五环境日专栏。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从业者征集专栏论文。专栏论文无版面费,作品一经录用,将刊登在《核安全》杂志第三期,有适量稿酬。《核安全》将突出宣传论文中的优秀作品。来稿要求如下:1.以论文为基本形式,以核能及核技术的安全开发利用为基础,紧扣环境日主题。

    2025年01期 v.24;No.10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关于《核安全》开展“核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专栏征稿的通知

    <正>近年来,人工智能在核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守护核安全底线、促进行业技术创新应用、提升核安全监管自身效能等方面产生显著成效,成为推动高水平核安全与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助推器。为推进核领域人工智能技术交流,促进核领域安全、稳定、有序规划和开展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现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以及一线从业者征集专栏论文,《核安全》将突出宣传论文中的优秀作品。来稿要求如下:1.以论文为基本形式,以核领域人工智能应用为主题,包括但不限于核电厂设计、建造、运行等阶段的人工智能应用,以及放射性废物管理、辐射环境监测、核技术利用等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

    2025年01期 v.24;No.102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关于通过邮发代号征订《核安全》杂志的通知

    <正>《核安全》杂志创刊于2003年,由生态环境部主管、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办,是核安全领域唯一的国家级权威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核安全》作为核安全政策宣传阵地、技术交流平台和对外宣传窗口,以宣传和阐述我国核安全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研讨核安全技术和管理问题,总结和交流核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管理经验,普及核安全知识,介绍和报道国内外涉及核安全方面的信息与动态,促进我国核能、核技术应用事业的发展为办刊宗旨。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多年来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为方便广大读者订阅,现杂志可通过邮局进行订阅,邮发代号82-956。

    2025年01期 v.24;No.102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