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环境日

  • 发展核能 助力建设美丽中国

    张航源;胡世杰;杨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新的高度,并纳入到"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要推进绿色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让天更蓝、水更绿、环境更美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在世界能源发展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我国发展核能的必然趋势。文章中比较了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发展历程、核能发展现状,根据我国可持续能源的发展思路,从环境的迫切要求、我国电力需求、核能的突出优势以及核能安全性四方面阐述核能开发必要性。

    2018年03期 v.17;No.62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下载次数:9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推进核能安全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孙学智;宋大虎;刘婷;高思旖;田宇;罗朝晖;

    本文以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和新宪法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等战略部署和要求为着眼点,结合核能行业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发展核电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加强核安全监管与建设和谐美丽中国的关系,坚持核电"走出去"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指出了核能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2018年03期 v.17;No.62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监督管理

  • 认清当前核安全威胁形势,提升军队核应急处置能力

    沈同强;张文宇;

    核安全问题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是拥核国家,大力发展核电事业,周边多个国家也拥有核武器及核电设施,加之近年来核恐怖、核事故此起彼伏,当前面临的核安全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军队作为国家的安全柱石和核应急救援的重要力量,有责任有义务深入对核安全问题研究,加强指挥体制、救援队伍、装备物资和训练演习等方面建设,全面提升核应急处置能力。

    2018年03期 v.17;No.62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核电厂实践

  • 田湾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多样化的研究

    穆海洋;宋雨;管运全;

    为防止田湾核电站3号、4号机组安全设施驱动系统(ESFAS)自动和手动触发信号由于软件故障没有生成,设置一套数字化安全设施驱动多样性系统(或称为手动安全驱动系统,简称MASS)提供TXS软件之外的手动操作手段,在计算机化保护系统失效后执行安全功能。MASS采用一套独立的处于计算机系统以外的多样化的硬件系统实现,从主控室发出的ESFAS手动触发信号经MASS后与计算机系统形成的ESFAS驱动信号经"或"逻辑处理后传送至驱动控制装置(PAC),从而可有效避免由于计算机软件共因故障而导致的ESFAS不可操控。

    2018年03期 v.17;No.62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18个月换料对CPR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的影响

    彭志珍;

    本文以国内某核电厂CPR1000为例,阐述了18个月换料对CPR1000反应堆压力容器辐照监督试验、辐照监督大纲等的影响,并对18个月换料模式下的辐照监督提出了改进建议。

    2018年03期 v.17;No.62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研究与探讨

  • 实际消除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的安全目标定位研究

    刘宇;李华升;刘泽军;李吉根;

    对"实际消除可能导致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安全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正确理解HAF 102—2016的安全规定的前提,也是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核安全目标的层次结构、内容范围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建核电的安全目标和HAF 102—2016中提出相关的安全要求,提出了在我国核安全监管要求体系中定位方面的建议。

    2018年03期 v.17;No.62 28-3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核电厂安全壳内气溶胶热泳沉积特性研究

    张天琦;于明锐;宋明强;封祎;

    核电厂事故下,裂变产物气溶胶沉积在热构件表面降低安全壳气空间内放射性。其中,由于构筑物、部件壁面温度梯度的存在,热泳沉积对气溶胶颗粒沉积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采用符合安全壳气溶胶特性的公式计算了其在安全壳壁面的热泳沉积。结果表明热泳沉积效果随气溶胶粒径的增加而减弱;安全壳内壳表面温度梯度的提高,可以加强气溶胶的热泳沉积,从而提升安全壳内气溶胶的去除效果,降低安全壳内放射性水平。

    2018年03期 v.17;No.6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的放射性与重金属特性

    陈柏迪;陈志东;邓飞;梁国帅;朱志如;

    本文采用γ谱分析法、原子吸收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独居石、磷铈镧矿、钽铌矿和锆英矿冶炼固体废物的放射性、有毒重金属及重金属的存在物相。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固体废物可分别归类为极低放废物或低放废物;四种固体废物的镉、铬、砷浓度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水平,但是部分固体废物中的铅或汞浓度超标1~10倍,对人体健康风险不可忽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废物的部分放射性核素与重金属的物相结构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本研究为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年03期 v.17;No.62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反应堆卸料燃料组件吊运跌落事故辐射安全分析

    吴耀;李莉;毛常磊;董传江;左伟;金涛;

    在反应堆卸料过程中,燃料组件吊运是关键操作之一,由于在燃料组件吊运时发生跌落事故的后果较为严重,需要预先对该事故进行详细分析,评价事故对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的影响。本文从事故起因、事故进程、事故缓解措施、事故处理程序及事故后果等方面对燃料组件吊运跌落事故进行了描述、分析和评价。从事故分析可见,发生燃料组件吊运跌落事故时,由于~(85)Kr的逸出而造成工作人员受到浸没外照射的剂量不超过1.28×10~(-1)m Sv。工作人员对事故进行处理而受照的剂量最大为15 m Sv。从环境影响评价可知,事故致使厂址N方向距离厂址边界约1.5 km处村庄公众接受的个人有效剂量最大,为2.56×10~(-6)m Sv,10 km范围内公众集体有效剂量为3.75×10-2人·m Sv。

    2018年03期 v.17;No.6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非能动核电厂1E级阀门电动装置的鉴定与试验

    郑开云;陈智;

    介绍了三代非能动核电厂1E级阀门电动装置的设计及其鉴定要求,阐述了鉴定试验方案,包括基于IEEE 382-2006标准的代表性样机选型和鉴定试验序列,以及电磁兼容性、热老化、热循环、辐照老化、磨损老化、正常循环加压、振动老化、抗震和设计基准事故模拟等一系列的鉴定试验方法和结果。对抗震试验、设计基准事故试验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通过对国内自主研制的阀门电动装置样机的鉴定试验,最终验证电动装置在核电厂服役过程中能够达到规范书的安全功能性能要求,并具有60年鉴定寿命。

    2018年03期 v.17;No.62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核电的效益及核安全保障基础概述

    芮晓明;郝丽娜;王昆鹏;

    本文以我国核电厂效益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述,总结了目前我国核电厂的效益现状,并从核电行业监管状况及核电技术发展状况两个角度对核电行业效益保障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核安全是保障核电效益的基础,遵守《核安全法》是确保核安全基础的建议,并对后续国内核电总体效益提升进行了探讨。

    2018年03期 v.17;No.62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国际瞭望

  • 2001年格鲁吉亚~(90) Sr放射性同位素热源辐射事故介绍

    李小华;杨钧翔;李俊杰;陈远登;李世祯;王健旭;张宇;胡少华;肖荣钧;林睿智;罗棱尹;赵世伦;

    从事故发生的背景与年表、IAEA访问任务与结果、放射源回收前的评估与准备工作、回收操作、经验反馈、生物学剂量测定等方面对2001年格鲁吉亚90Sr放射性同位素热源(RHS)辐射事故进行了详细介绍。格鲁吉亚90Sr辐射事故的实践证明,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RTG)缺乏有效监管,未能及时把长期闲置的RTG拆除并将RHS安全送贮,擅自遗弃,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格鲁吉亚当局有关部门和地方组织的支持下,在辐射防护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国际援助下,对受照者的医疗救治、放射源回收的准备工作和实践操作是合适、充分、有保障的。将为辐射事故应急提供经验和参考。

    2018年03期 v.17;No.62 6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公众沟通

  • 我国核科普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宋培峰;王晓峰;赵翰青;李炜炜;

    为改善公众对核的认知,基于作者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当前背景下涉核科普工作现状的分析,发现了存在诸如顶层设计不足、方式单一、对象定位模糊、吸引力不强、频道不统一等问题。以此提出做好顶层设计、推动法规制度建设、改进方式方法、强化互动体验式、精准定位对象、增强通俗易懂性、丰富科普内容以及利用好新媒体平台等建议,为涉核科普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2018年03期 v.17;No.62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2018年4-5月全国核与辐射安全舆情分析及研判

    刘瑞桓;张瀛;戴文博;王桂敏;

    2018年4-5月,全国核与辐射安全舆情信息以正面报道为主,未出现重大舆情事件。本文以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舆情信息库的45283条信息作为研究样本,分析涉及核与辐射安全舆情的传播平台分布、地域分布、舆论关注话题,全面展示大数据视野下的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的舆情态势。

    2018年03期 v.17;No.62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核安全》期刊采编系统正式上线的通知

    <正>尊敬的作者和读者: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本刊的支持!为适应期刊网络化和数字化发展的需要,缩短稿件处理周期,促进期刊出版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更好地为广大作者和读者服务,《核安全》期刊采编系统已于2017年9月1日上线,并正式投入使用。网址:http://haqy..cbpt..cnki..net/。此系统将作为《核安全》唯一投稿方式,原投稿邮箱heanquanzazhi@263..net..cn将不再接收新稿件(已投稿件不受影响),仅用于有

    2018年03期 v.17;No.62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核安全》变更刊期的通知

    <正>《核安全》杂志创刊于2003年,在十五年的发展历程里,出版了大量优秀文章,为我国核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成果展现及交流平台,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学术价值,并为作者和读者所喜爱。近年随着我国核能及核技术健康快速发展,在国家核电"走出去"的国家战略支持下,尤其是今年《核安全法》颁布实施,

    2018年03期 v.17;No.62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