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宇;李华升;刘泽军;李吉根;
对"实际消除可能导致早期放射性释放或大量放射性释放"安全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正确理解HAF 102—2016的安全规定的前提,也是制定相关的监管政策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在研究国内外核安全目标的层次结构、内容范围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提出"十三五"期间新建核电的安全目标和HAF 102—2016中提出相关的安全要求,提出了在我国核安全监管要求体系中定位方面的建议。
2018年03期 v.17;No.62 28-3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天琦;于明锐;宋明强;封祎;
核电厂事故下,裂变产物气溶胶沉积在热构件表面降低安全壳气空间内放射性。其中,由于构筑物、部件壁面温度梯度的存在,热泳沉积对气溶胶颗粒沉积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采用符合安全壳气溶胶特性的公式计算了其在安全壳壁面的热泳沉积。结果表明热泳沉积效果随气溶胶粒径的增加而减弱;安全壳内壳表面温度梯度的提高,可以加强气溶胶的热泳沉积,从而提升安全壳内气溶胶的去除效果,降低安全壳内放射性水平。
2018年03期 v.17;No.62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3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柏迪;陈志东;邓飞;梁国帅;朱志如;
本文采用γ谱分析法、原子吸收法和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独居石、磷铈镧矿、钽铌矿和锆英矿冶炼固体废物的放射性、有毒重金属及重金属的存在物相。研究结果表明四种固体废物可分别归类为极低放废物或低放废物;四种固体废物的镉、铬、砷浓度均达到了土壤环境质量(GB 15618)二级标准水平,但是部分固体废物中的铅或汞浓度超标1~10倍,对人体健康风险不可忽视;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发现废物的部分放射性核素与重金属的物相结构存在较高的毒性风险。本研究为伴生放射性矿固体废物处置方法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年03期 v.17;No.62 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吴耀;李莉;毛常磊;董传江;左伟;金涛;
在反应堆卸料过程中,燃料组件吊运是关键操作之一,由于在燃料组件吊运时发生跌落事故的后果较为严重,需要预先对该事故进行详细分析,评价事故对工作人员、公众及环境的影响。本文从事故起因、事故进程、事故缓解措施、事故处理程序及事故后果等方面对燃料组件吊运跌落事故进行了描述、分析和评价。从事故分析可见,发生燃料组件吊运跌落事故时,由于~(85)Kr的逸出而造成工作人员受到浸没外照射的剂量不超过1.28×10~(-1)m Sv。工作人员对事故进行处理而受照的剂量最大为15 m Sv。从环境影响评价可知,事故致使厂址N方向距离厂址边界约1.5 km处村庄公众接受的个人有效剂量最大,为2.56×10~(-6)m Sv,10 km范围内公众集体有效剂量为3.75×10-2人·m Sv。
2018年03期 v.17;No.62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开云;陈智;
介绍了三代非能动核电厂1E级阀门电动装置的设计及其鉴定要求,阐述了鉴定试验方案,包括基于IEEE 382-2006标准的代表性样机选型和鉴定试验序列,以及电磁兼容性、热老化、热循环、辐照老化、磨损老化、正常循环加压、振动老化、抗震和设计基准事故模拟等一系列的鉴定试验方法和结果。对抗震试验、设计基准事故试验中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通过对国内自主研制的阀门电动装置样机的鉴定试验,最终验证电动装置在核电厂服役过程中能够达到规范书的安全功能性能要求,并具有60年鉴定寿命。
2018年03期 v.17;No.62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芮晓明;郝丽娜;王昆鹏;
本文以我国核电厂效益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维度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述,总结了目前我国核电厂的效益现状,并从核电行业监管状况及核电技术发展状况两个角度对核电行业效益保障情况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核安全是保障核电效益的基础,遵守《核安全法》是确保核安全基础的建议,并对后续国内核电总体效益提升进行了探讨。
2018年03期 v.17;No.62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